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篇"北归初盼最高峰"直接点明旅程方向,用"石磴穿云"形容山路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接着用"暮烟遮屿白"和"霜叶映溪红"两个色彩鲜明的画面,勾勒出傍晚时分炊烟笼罩的白色村落和霜染红叶倒映溪水的秋景,像两幅生动的水彩画。
后半段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入对民生的关怀。作者看到当地百姓勤劳淳朴的风气,联想到闽地(福建)的优良民风,但同时也为遭遇歉收的海边县城感到痛心。最后两句"闻道诸公忧赤子"直接表达对官员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真正关心百姓疾苦,不要让人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流离失所。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前半段用诗意的语言带我们欣赏山水之美,后半段突然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这种从"如画风景"到"民生疾苦"的自然转折,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既要寄情山水,又心系天下"的可贵情怀。特别是"霜叶映溪红"的绚烂与"海邑穷"的困苦形成的强烈对比,更能引发读者对美好风景背后民生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