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松

肯为人低首,非因米折腰。
曲何惭九地,直恐碍丛霄。
雪虐知擎重,风酸不怕摇。
乔林多裂干,弗后岁寒彫。

现代解析

这首《蟠松》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棵弯曲生长的松树,借松树表达了一种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肯为人低首,非因米折腰"说松树虽然低头弯腰,但不像陶渊明笔下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员那样屈服于物质利益。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松树弯曲是自然生长,而非趋炎附势。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松树的形态和品格。"曲何惭九地"说它不因弯曲到接近地面而羞愧,"直恐碍丛霄"则暗示如果长得太直反而会妨碍其他树木生长。这种弯曲恰恰体现了松树的包容和智慧。"雪虐知擎重"写松树在暴雪中依然挺立,知道肩负重任;"风酸不怕摇"说它在刺骨寒风中也不怕摇晃,展现顽强生命力。

最后两句"乔林多裂干,弗后岁寒彫"总结:高大树林里的树木很多都冻裂了枝干,但这棵蟠松却能在严寒中保持本色。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蟠松看似弯曲实则坚韧的特质。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看似卑微实则强大的蟠松,象征那些不张扬却内心强大的人。他们可能没有挺拔的外表,但能在逆境中保持本色;看似谦卑退让,实则蕴含着惊人的生命力和智慧。这种"外柔内刚"的品格,正是中国传统推崇的处世智慧。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