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呈子鱼吴参军

麻衣偏拂路歧尘,鬓改颜衰晓镜新。
上国好花愁里艳,故园芳树梦中春。
扁舟烟月思浮海,匹马关河倦问津。
七载干戈叹离别,绿杨莺语太伤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年人的感伤。

开篇用"麻衣"点明自己是个普通百姓,风尘仆仆走在岔路口,暗示人生面临选择。早晨照镜子发现两鬓斑白、容颜衰老,这个细节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突然发现镜中的自己有了白发一样触动人心。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眼前京城的花开得再艳,在他眼里都是带着忧愁的;故乡的树木只能在梦里见到它们春天的样子。想坐小船随波逐流,又觉得疲惫不堪,连问路都提不起精神。这种矛盾心理很能引起共鸣,就像现在很多在外打拼的人,既向往自由又深感疲惫。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题:七年战乱让人饱尝离别之苦,连本该欢快的黄莺叫声都让人伤感。这里用"绿杨莺语"这个明媚的意象反衬愁绪,就像用欢快的背景音乐来衬托悲伤剧情,反而更显凄凉。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非常生活化的细节(照镜子、问路、听鸟叫)来表达深沉的时代伤痛,让读者能通过日常体验来理解战乱带给普通人的创伤。诗人没有直接哭诉苦难,而是用"花艳却愁""鸟鸣反伤"这样的反差写法,让忧伤更有穿透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