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山房诗为任立本赋

南溪白云白如练,万壑松萝对山县。幽人结屋溪上居,稚子过庭能读书。

清流美竹秋潇洒,棐几明窗日閒暇。坐中往往见樵渔,门外时时驻车马。

盛世弦歌比屋闻,淮南兵革又纷纷。平川战血流成海,白日妖氛涨作云。

一自离家从部曲,梦绕故山烟水绿。被褐愁趋戎马群,牵萝谁补南溪屋。

近随都尉入关中,远逐嫖姚树战功。匣底笑看三尺剑,尊前起舞万人雄。

三年留滞关山外,环堵蓬蒿果安在。荒林猿鹤怨秋风,落日鱼龙愁远海。

时清方且归去来,他乡道路多尘埃。有才未必长在野,君王已筑黄金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中普通人的命运起伏,既有田园生活的美好,也有战乱带来的伤痛,最终又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理想家园(前八句) 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南溪的田园生活:白云如白绸缎般纯净,山谷间松萝茂盛,一位隐士在溪边建屋居住,孩子能在庭院里读书。清澈的溪流、翠绿的竹林、明亮的窗户,生活悠闲自在。樵夫和渔夫常来做客,门外车马往来,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

2. 战乱突至(接下来八句) 然而好景不长,淮南战事爆发,血流成河,妖氛弥漫。主人公被迫离家参军,梦里依然思念着故乡的山水。他穿着粗布衣服混在军队中,心里却惦记着南溪的家园是否还有人修补。这部分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战乱对平静生活的摧毁。

3. 军旅生涯(再八句) 主人公跟随将领转战各地,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笑看宝剑,在酒宴上豪迈起舞,展现出英雄气概。但三年过去,他始终牵挂家乡——那里可能早已荒草丛生,猿鹤哀鸣,鱼龙愁苦。这部分既有军人的豪情,也有对家园荒芜的深切忧虑。

4. 希望曙光(最后四句) 随着时局渐稳,主人公渴望回归故里。他感慨他乡漂泊的艰辛,但也相信有才能的人终会得到重用——因为君王已经筑起招贤纳士的"黄金台"。结尾处一扫阴霾,传递出对和平与机遇的期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强烈对比:前半段田园牧歌与后半段战争残酷形成鲜明反差,让人更深刻感受到乱世百姓的无奈。 - 情感真实:既有对家园的温柔眷恋,又有战场上的慷慨激昂,最后归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层次丰富。 - 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动荡,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的乱世史诗,让我们看到战争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也展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归属感的永恒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