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游仁翁
南山有好鸟,来集鸿鹄行。
鸣声日已都,六翮岁以长。
虽云气类集,习久迹已忘。
所期逍遥游,一息视八荒。
三年稻粱少,去与鹰鸇翔。
好音变饥啸,鸷声嗔馋肠。
重来见鸿鹄,反噬气益张。
鸿鹄不汝尤,矰缴防汝伤。
鸣声日已都,六翮岁以长。
虽云气类集,习久迹已忘。
所期逍遥游,一息视八荒。
三年稻粱少,去与鹰鸇翔。
好音变饥啸,鸷声嗔馋肠。
重来见鸿鹄,反噬气益张。
鸿鹄不汝尤,矰缴防汝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赠游仁翁》,通过鸟类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游仁翁的关切之情。让我们逐句解析:
1. 南山有好鸟,来集鸿鹄行。
南山里有几只漂亮的鸟儿,它们成群结队地飞来。这里用“鸿鹄”比喻游仁翁,说明游仁翁具有鸿鹄般的品德或才华。
2. 鸣声日已都,六翮岁以长。
这些鸟儿的鸣叫声越来越响亮,它们的翅膀也一年比一年更加强壮。这表明游仁翁的名声和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3. 虽云气类集,习久迹已忘。
尽管这些鸟儿属于同一类,但长时间在一起生活,彼此的习惯已经模糊不清。这里暗示游仁翁周围有许多同类的人,他们之间已经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未必能真正理解彼此。
4. 所期逍遥游,一息视八荒。
然而,它们心中期望的是自由自在地飞翔,能够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这表达了游仁翁内心渴望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5. 三年稻粱少,去与鹰鸇翔。
虽然食物不多,但它们依然选择离开,与更强大的鹰、鸷等鸟类一起飞翔。这反映了游仁翁愿意与志同道合、更有能力的朋友一起前行。
6. 好音变饥啸,鸷声嗔馋肠。
这些鸟儿从原来的欢快叫声变成了饥饿的叫声,鹰和鸷等猛禽则发出怨恨食物不足的声音。这说明在变化的环境中,有的鸟儿学会了适应和生存,而有的则显得更加急切和不满。
7. 重来见鸿鹄,反噬气益张。
当它们再次见到游仁翁,却发现它变得更加强势和傲慢。这里的“反噬”表示游仁翁的变化让其他鸟儿感到反感。
8. 鸿鹄不汝尤,矰缴防汝伤。
鸿鹄并没有责怪游仁翁,但它时刻警惕着可能的威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游仁翁现状的担忧,希望游仁翁能够保持谦逊,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整首诗通过鸟类的象征,描绘了游仁翁的个人成长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建议。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