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阅雪关詶和诗辄效其体作十偈寄晚香上人 其三

马鸣广造论议,阿难修集多罗。
一字不图遮眼,试教烧却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修行中"执着文字"与"直指本心"的关系。

前两句列举了两位佛教重要人物:马鸣菩萨写了大量佛学论著,阿难尊者负责汇编佛经。这两人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字遗产。

后两句突然转折:修行其实不需要死抠文字("一字不图遮眼"),就像用经书遮住眼睛反而看不清真相。作者甚至大胆建议:把这些文字烧掉又如何?这不是真的叫人烧经书,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真正的佛法不在纸面上。

全诗核心观点是:佛法的精髓在于心性觉悟,过度依赖文字解释反而可能成为障碍。就像用手电筒照路,重要的是看清前路,而不是一直盯着手电筒本身。这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正是禅宗的核心智慧。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