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旧诗轴见夏均父和晁之道诗次其韵寄伯容仲成均父诸友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轮,逝者卧荒丘。
荒丘不足悲,朱轮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几桑榆收。
朋侪竞挽止,一往只掉头。
我岂筑室愚,喋喋于道谋。
向来汉上行,悬知计未优。
重念佛祖心,独往恐不酬。
细看丛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请恶,入怀薪米忧。
虽云学道辈,坦途多不由。
我欲独挽之,难哉推陆舟。
归来拥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
寄声二三友,兴来过我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顾人生经历后的感慨,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全诗分为几个层次:

1. 少年理想:开头回忆年轻时仰慕韩伯休(东汉隐士),渴望过清高脱俗的生活。但现实是"涉世更百难",在世俗中摸爬滚打,结识了不少名流。

2. 人生对比:中年后看同龄人,一半已去世("卧荒丘"),一半做了官("朱其轮")。作者认为死去不必悲伤,做官反而可能令人羞愧,这种看法很独特。

3. 醒悟转变:作者突然醒悟,想在晚年("桑榆"指晚年)回归本心。朋友们都劝他留下,但他坚决转头离开,不愿像"筑室愚"(典故:盲目听从路人意见而盖不成房子的人)那样被他人意见左右。

4. 现实困境:描述当时佛教丛林(寺庙)的衰败景象,出家人既要应付世俗应酬,又要操心柴米油盐,修行之路并不平坦。

5. 归隐决心:最后表明决心要隐居山林("拥白云"),像古代隐士一样生活,连秋天树林的寒意也不在乎。并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生死、仕隐)展现人生选择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如"喘汗困万牛"生动表现世俗打拼的艰辛 - 最后"三更林莽秋"的意象,用秋夜山林的清冷烘托隐士心境 - 表达了一种现代人也能共鸣的"逃离世俗,寻找真我"的情怀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个过来人在和你聊天,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劝人不要被名利束缚,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