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田碧山吟社图
碧山何有十老堂,月明欲素松风长。
松风吹人换今昔,昔人一去归何乡。
归何乡,图尚在,图中点点生光彩。
堂前花落随涧流,年年涧水东流海。
碧山依旧鸣清泉,吟社一变为苍烟。
初时修敬老孙子,倡修此社能光前。
前为韦布后簪组,文质彬彬递可数。
此图但写前十人,树木疏疏特苍古。
泉翁一跋入鼎铭,今人宝此如流馨。
当年已为人割去,失而复得装吴绫。
天道废兴尽如此,只有斯图常在耳。
呜呼,吾知斯图亦难守,安知更落谁人手。
松风吹人换今昔,昔人一去归何乡。
归何乡,图尚在,图中点点生光彩。
堂前花落随涧流,年年涧水东流海。
碧山依旧鸣清泉,吟社一变为苍烟。
初时修敬老孙子,倡修此社能光前。
前为韦布后簪组,文质彬彬递可数。
此图但写前十人,树木疏疏特苍古。
泉翁一跋入鼎铭,今人宝此如流馨。
当年已为人割去,失而复得装吴绫。
天道废兴尽如此,只有斯图常在耳。
呜呼,吾知斯图亦难守,安知更落谁人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名为《碧山吟社图》的古画,通过画中景物的变迁,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首先描写画中景物:碧山上的十老堂、明月、松风和清泉,这些景物虽然依旧,但当年的人已经不在了。用"松风吹人换今昔"点出时间流逝的主题。
2. 中间部分讲述这幅画的历史:原本画的是十位文人雅士,后来被人割走又失而复得。通过"前为韦布后簪组"(从前是平民后来做官)的对比,暗示人生际遇的变化无常。
3. 最后发出感叹: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天道废兴尽如此"),只有这幅画留存至今。但诗人又担心,连这幅画将来也不知会落入谁手,表达了对一切终将消逝的无奈。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简单的自然景物(明月、松风、流水)象征永恒,与短暂的人生形成对比
- 通过一幅画的命运,折射出人世沧桑
- 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最后"呜呼"的感叹尤其打动人心
- 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因为一切美好都可能转瞬即逝
就像我们看到老照片会感慨一样,诗人通过这幅古画,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