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题史搢臣追远图 其一

惨说当年,孀母茕茕,偏值时危。见腥刀驱走,闺中少妇,乱旄拥去,马上蛾眉。

势岂能全,义难受辱,夜哭孤灵拜且辞。翻身入,早一泓水碧,毕命何疑。

十龄弱息畴依。空遍绕、澄潭日夕啼。便寻来沙上,都无弃履,觅从波底,并少遗尸。

戚矣魂消。嗟乎命薄,天道茫茫讵有知。重回首,算千秋此恨,欲忘何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词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通过一位寡妇的遭遇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上片(前半部分)描写了战乱中的场景:一位寡妇带着十岁孩子,在乱世中无依无靠。敌军入侵时,她看到年轻女子被刀枪逼迫着带走。这位母亲明白自己难以保全性命,更不愿受辱,于是在丈夫灵位前痛哭告别后,毅然投水自尽。

下片(后半部分)写孩子失去母亲后的绝望:年幼的孩子每天在母亲投水的潭边哭喊寻找,却连一只鞋子、一具尸体都找不到。作者发出沉重叹息:命运如此不公,老天爷难道真的看不见吗?最后点明这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即使过了千年也难以忘记。

全词用直白的语言展现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最打动人的是母亲赴死时的决绝与孩子寻亲的执着。通过"投水自尽""日夜啼哭"等具体画面,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乱世中弱者的无助。最后"千秋此恨"的感叹,把个人悲剧上升为对战争的永恒控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