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馀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 其五十六 其二
閒云长近松边屋,流水潜通石底池。
坐客把书临阁迥,野人送酒出村迟。
坐客把书临阁迥,野人送酒出村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田园生活画卷,用四个镜头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然。
前两句"閒云长近松边屋,流水潜通石底池"像两个空镜头:白云总是依偎在松树掩映的茅屋旁,清泉悄悄流过石底的水塘。这里用拟人手法写云"亲近"茅屋,水"偷偷"流过,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人情味。
后两句"坐客把书临阁迥,野人送酒出村迟"转为人物特写:一位读书人在高阁上专心看书,远处的村民慢悠悠地送来新酿的酒。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迟"字尤其传神,既写送酒人的悠闲,也暗示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
全诗的精妙在于:看似随意截取的四个生活片段,通过松屋、流水、读书、送酒这些典型意象,不着痕迹地勾勒出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特别是"野人送酒"这个细节,既表现淳朴的乡情,又暗含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让整幅画面平添文雅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