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译文及注释

手里金鹦(yīng)(wǔ),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yuān)(yāng)
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绣着金鹦鹉,胸前绷子床上绣着凤凰。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望秦川》、《风蝶令》等。杨文生考此词曲调本。金鹦鹉:金色鹦鹉,此指女子绣件上的花样。偷眼:偷偷瞥视、窥望。形相:端详、观察。从嫁与:嫁给他。从:跟、随。作鸳鸯:比喻结为夫妻;鸳鸯: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绣着金鹦鹉,胸前绷子床上绣着凤凰。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望秦川》、《风蝶令》等。杨文生考此词曲调本。
金鹦鹉:金色鹦鹉,此指女子绣件上的花样。
偷眼:偷偷瞥视、窥望。
形相:端详、观察。
从嫁与:嫁给他。从:跟、随。
作鸳(yuān)鸯(yāng):比喻结为夫妻;鸳鸯: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创作背景

温庭筠有七首《南歌子》小令,《草堂诗余别集》在此调下有题“闺怨”。可见此词是为闺中女子代言之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赏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这是一个很有点气派的公子哥儿,手里擎的是名贵的鹦鹉,身上著的是绣着凤凰的锦服。“偷眼暗形相”,这是女主人公的活动。“形相”,端详、打量也。一“偷”一“暗”,一个思春心切又不无娇羞的少女出来了。“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一番“形相”之后,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择。在这里,作者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鸟的意象系列:活的鹦鹉、绣的凤凰、抽象的富于像象征意味的鸳鸯。唐人多以鹦鹉、凤凰对举,如骆宾王诗云:“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又如杜甫诗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但词中的鹦鹉、凤凰似乎只是为了招来鸳鸯。他端详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里的鹦鹉、胸前的凤凰,于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鸳鸯,选择了鸳鸯。“不如从嫁与”一句颇觉突兀,而“作鸳鸯”又使“不如从嫁与”变得顺理成章,意象的转换揭示了少女的心理变化进程。

温庭筠借助民间艺术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使这首流于浅近的词饶有趣味,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民间生活小景。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少女怀春的生动画面,语言直白却充满巧思。

上片用两个特写镜头勾勒场景:少女手里把玩着金丝鸟笼里的鹦鹉,华美的衣襟上绣着成对的凤凰。这些富贵精致的物件暗示她可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而"鹦鹉""凤凰"都是成双的对的意象,悄悄透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

下片笔锋一转,捕捉到少女偷瞄意中人的小动作。"偷眼暗形相"这五个字活灵活现——她假装不经意地偷看,心里却在暗暗比较打量。最后两句是少女的内心独白,突然从矜持转为大胆:与其这样偷偷张望,不如直接嫁给他,像鸳鸯那样双宿双飞!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
1. 由物及人:用鹦鹉、凤凰、鸳鸯这些成对的意象,自然引出对爱情的渴望
2. 动作传神:"偷眼""暗形相"精准捕捉怀春少女既害羞又好奇的心理
3. 情感转折:从含蓄的打量到直白的告白,展现少女情感的自然迸发

这种直率热烈的爱情表白,在含蓄的古代诗词中显得格外清新动人。短短几句就让我们看到一个敢爱敢想的鲜活少女形象,就像现代女孩突然对闺蜜说:"那个帅哥,我干脆嫁给他算了!"一样真实可爱。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