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寒夜江上的愁绪,同时对比了家中温暖安逸的生活,最后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无常。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反差:江上狂风掀起巨浪,小船里的远行游子正为长夜难熬而发愁;这时候多羡慕那些年底能待在家里的人,他们可以围着火炉喝酒,享受黄昏的温馨时光。这里"十丈强"的夸张浪高与"拥炉酌酒"的安逸形成鲜明对照。
中间两句突然插入两个历史典故:用唐朝李愬雪夜擒吴元济时鹅鸭报信的典故,暗示战事无常;用东汉王郎在滹沱河冰面奇迹脱险的典故,表达人生际遇的变幻莫测。这两个故事都在说命运难以预料。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然人生充满变数,不如把握当下,把杯中酒喝个痛快。那些建功立业的抱负,到头来不过像镜中秋霜一样转瞬即逝。这里用"秋霜"的比喻,既形象又深刻,说明功名利禄终将如霜般消散。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人在困境中的真实感受,又用历史典故拓宽了思考维度,最终以洒脱的态度化解了愁绪。这种从具体场景到人生哲理的升华,以及豪放中带着通透的生活智慧,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