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处的场景,充满了孤独感和壮志未酬的复杂情绪。
前两句"秋夜不可晨,悲歌聊自永"直接点明这是一个漫长的秋夜,诗人用悲歌来排遣寂寞。这里的"不可晨"暗示夜晚特别难熬,时间过得很慢。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掀帘看见星河闪烁,霜气笼罩着寂静的屋瓦,月光洒满四周静谧的山峦"。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冷、孤寂的秋夜氛围。星河、霜瓦、月光等意象都带着寒意,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相呼应。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壮心随着北风,吹到了遥远的边关"。这里突然从静谧的夜景跳转到豪迈的想象,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孤独,但内心依然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单于境"指代边疆战场,暗示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抱负。
整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用清冷的秋夜景物反衬内心的火热志向,在孤独中见豪情,在寂静中显壮怀。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突然的情绪转折,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寂静秋夜里的复杂心境——既感到孤独寂寞,又保持着报效国家的热忱。
孔文仲
(1033—1088)宋临江新淦人,字经父。孔延之子。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仁宗嘉祐六年进士。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神宗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罢归故官。通判保德军,陈征西夏三不便。哲宗元祐初,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之害。改中书舍人。三年同知贡举,寻以劳卒。与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