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霁友人过访

残书湿重揭难开,火炽金猊一石煤。
坳水微闻喧蚁渡,茆檐时见曝禽毸。
沧桑小劫移城邑,花鸟閒愁吊草莱。
骑马到门坭过膝,南桥刚道射潮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友人到访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前两句写的是雨后书房的景象:被雨水浸湿的书本变得沉重难以翻开,铜香炉里烧着煤块,火势正旺。这里通过"湿重揭难开"和"火炽"的对比,既表现了雨后的潮湿感,又展现了主人为迎接客人特意生火的温馨。

中间四句转向屋外的景象:低洼处积水未退,能隐约听到蚂蚁渡水的声音;茅草屋檐下不时看到鸟儿在晾晒羽毛。诗人由这些细微景象联想到世事变迁,用"沧桑小劫"形容城市的变化,看着花草鸟兽,不禁为荒芜的草地感到惆怅。这里用蚂蚁渡水、鸟儿晒羽这样的小细节,巧妙地引出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写友人到访:友人骑马而来,泥浆没过膝盖,说是刚从南桥观潮回来。这里的"坭过膝"生动表现了雨后道路的泥泞,"射潮回"则用典故暗示友人可能刚经历过一番风雨。全诗在友人到访的热闹场景中结束,与开篇的静谧形成有趣对比。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从潮湿的书房到泥泞的门外,从细小的蚂蚁到奔腾的潮水,既有细腻的观察,又有开阔的联想,在寻常的友人到访场景中,寄托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雨后特有的清新感和老友重逢的喜悦完美融合在一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