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道院夜宴

孤舟宛在水中央,仙洞深深草木香。
林下鹤行随得路,径边萝蔓过罥裳。
兴来斟酌琼浆泻,吟罢参差玉树苍。
白露满天河汉浅,还城灯火一川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道院举行的夜晚宴会,充满了仙气飘飘的意境和诗人微醺的雅兴。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一叶小舟静静漂在湖中央,道院周围草木散发着清香,立刻让人感受到远离尘世的宁静。"仙洞"二字点明地点是修道之地,为全诗定下空灵基调。

中间四句写宴会趣事:白鹤在林间悠闲散步,藤蔓调皮地勾住行人衣角。诗人兴致来了就痛快饮酒,酒酣耳热时吟诗作对,抬头看见月光下的树木显得格外苍翠。这些细节既写实又充满仙趣,把修道之地的清幽和文人雅集的欢乐完美结合。

最后两句镜头拉远:夜露降临时银河变得浅淡,回望城中已是万家灯火。这里用"河汉浅"暗指夜深,"灯火长"则形成强烈对比——道院夜宴的清雅与尘世繁华隔水相望,让人回味无穷。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从泛舟赴宴、把酒吟诗到深夜归途,每个画面都透着文人特有的风雅。最妙的是始终保持着"半醉半醒"的视角,既沉醉于仙境般的宴会,又清醒地记录着人间烟火,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正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