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行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
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
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伯松的官员玩弄权术、欺上瞒下的故事,最后恶有恶报。全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层层推进,很有画面感。

开头说张伯松很会写奏章讨好上级("巧为奏"),出行时仪仗队威风凛凛("大纛高牙"是形容仪仗旗帜和侍卫)。后来他被罢官回乡,结果老家山东("东国")正好爆发战乱,能听到战鼓声("鼓逢逢")。

最精彩的是后半段:战鼓隆隆、军旗飘扬,起义军把淄川城团团围住("围三匝"就是围了好几圈)。最后城门被攻破,起义军说要取他脑袋"谢元元"——这里的"元元"指老百姓,意思是杀这个贪官给百姓出气。

这首诗妙在三点: 1. 像民谣一样朗朗上口,重复用"鼓逢逢""围三匝"加深印象 2. 用对比手法,前面写官员多威风,后面就多狼狈 3. 最后一句特别解气,表达了老百姓对贪官的痛恨

简单说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迟早要被百姓清算,古今都是一个道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