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居杂咏

野外频看竹,风前谩检书。
蒿深仲蔚径,草带郑生庐。
觅路时惊犬,沿溪想钓鱼。
登临曾几度,抚景更端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者的日常生活和心境,用简单自然的语言勾勒出闲适淡泊的田园画面。

前两句"野外频看竹,风前谩检书"写的是日常活动:经常在野外观赏竹林,迎着微风随意翻看书本。"频"和"谩"两个字透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节奏,没有刻意安排,完全是随心所欲。

中间四句用典故和细节描写居住环境:住处周围长满蒿草(仲蔚是古代隐士),门前野草丛生(郑生也是隐士代称),找路时常常惊动看门狗,沿着小溪散步时总想着钓鱼。这些描写既展现了隐居地的自然野趣,又通过"惊犬""钓鱼"这样生动的生活细节,让画面充满烟火气。

最后两句"登临曾几度,抚景更端居"是总结:虽然经常登山观景,但最喜欢的还是安静地坐在家中感受这一切。"端居"二字特别传神,既指端正地坐着,也暗含心境平和之意。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把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相处的乐趣、以及内心的平静都生动地表现出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一幅用淡墨勾勒的山水画,让人感受到简单生活中的诗意。诗中提到的看竹、读书、钓鱼等,都是普通人也能体会的乐趣,这种贴近生活的诗意特别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