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宫廷宴会的奢华场景和诗人沉醉其中的感受,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开篇两句像电影镜头——月亮悬在红墙宫殿上空("月宇临丹地"),雕花窗框外蒙着碧绿的纱帘("云窗网碧纱")。这里用"丹地"(红地砖)、"碧纱"这些鲜亮色彩,瞬间让人看到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
三四句写宴会上的美酒:御宴摆着桂花酒("御筵陈桂醑"),还有传说中神仙喝的石榴花酿的"天酒"。这里用"天酒"这种夸张说法,既表现酒的名贵,又暗指宴会如同仙境。
五六句转到室外景色:河水笔直地流向浮桥("水向浮桥直"),皇城建筑群斜斜地连接着皇家园林("城连禁苑斜")。一个"直"字一个"斜"字,把静态的宫廷建筑群写得有了动态美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心理活动:蒙受皇恩尽情享乐("承恩恣欢赏"),回家时连路上都飘着云霞("归路满烟霞")。这里的"烟霞"既是实指傍晚景色,也暗示诗人飘飘然的愉悦心情,仿佛整个人还沉浸在宴会的美妙氛围中。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宫廷纪录片:从月光下的宫殿特写,到宴会厅的美酒近景,再拉远到建筑群的航拍,最后定格在诗人微醺归去的背影。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华美的场景描写和"恣欢赏""满烟霞"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唐代宫廷生活的极致奢华,以及诗人作为参与者的荣幸与陶醉。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