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桃源行》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背景下的动荡场景,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黄河水尽蛟龙驯”,虽然有点夸张,但可以理解为黄河边的景象,暗示了某种环境的改变或战争的结束。接着“桃源沙飞愁杀人”,这里的“桃源”可能是指某个避世或理想的所在,而“沙飞”可能是战争或灾难带来的破坏。诗人用“愁杀人”表达了战乱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
“东方乱后再反覆”,点明了这场冲突或战乱的规模,以及其复杂多变的性质。“忆昔过此增烦辛”,诗人回忆起过往的艰难,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感慨。这里的“烦辛”指的是痛苦和艰辛。
“扁舟困顿不得携”,描述了人们流离失所、困难重重的生活状态。“贼壕只在河东西”,则是形容战乱未平,人们生活在战乱的阴影下,不得安宁。
“路官邑子微服走”,说明统治者和当地官员为了避难而偷偷离去。“大屋高门狨獍啼”,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府中空无一人的景象比作动物的叫声,暗示着曾经繁华的景象现在只剩下凄凉。
“到今事定还是非”,表达了对战乱过后情况的不确定感。“请问流民归未归”,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指向了战乱结束后的复杂局面,流离失所的人们是否能回到他们的家园,以及何时才能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回归的期盼。诗中的情感真实、形象生动,让人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民的坚韧。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