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荼付与薰风管。燕子忙时莺懒。多病起、日长人倦。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却早安排肠断。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的闲愁,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疲惫感。

上片写景:牡丹花昨晚才开满,但春天已经快结束了("春晚"指春末)。荼蘼花(春天最后开的花)交给了暖风管,暗示春天即将离去。燕子忙着筑巢,黄莺却懒洋洋的——用这些小动物的状态,侧面写出春夏交替时那种慵懒的氛围。

下片写人:主人公病刚好,白天变长了,人却提不起精神。还没等到酒席歌会结束,就已经累了。好不容易能静下来喝杯茶("茶瓯面"指茶碗),可刚放松,忧愁又涌上心头("安排肠断"指愁绪自动找上门)。

全词妙在把"闲愁"写得特别真实:不是大哭大闹的悲伤,而是那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就像现代人加班后,明明想休息,却忍不住刷手机到深夜的状态。作者用"牡丹刚开春就晚""喝茶时突然难过"这些生活片段,把现代人说的"emo"情绪写得含蓄又戳心。特别是最后两句,把"明明想放松却更焦虑"的心理,写得特别有共鸣。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