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仓央嘉措之情事
灵山玉峰肃穆,伫千年不语。
梵宫鼓,敲落黄昏,若挽香谢兰圃。
课经起,三千佛事,檀烟杳杳魂归路。
又何人谈论,风花别开门户。
六世金身,袈裟束玉,奈尘心不度。
许生日,本是情童,误为莲上僧主。
忒多情、何堪面壁,梦还是、簪花红处。
解黄绛,拥软闻香,巫山云雨。
情融夜雪,履齿留痕,玉墀立楚楚。
漏算得、寡情锡杖,殇劫梅残,玉碎魂销,尽成烟缕。
空遗竹马,春秋衔恨,经堂空念清心咒,懒修禅、懒作菩提悟。
浑然不解,佛曰万事皆虚,缘何独恶鸳侣。
宫深道邃,阁冷经繁,更念悲思苦。
纵得道、亦无情趣。
执笔凭笺,和著红泪,写相思句。
新词刻骨,长歌吟恨,当教天下同一曲,有情人、终作双双聚。
西风吹瘦莲花,去了尘身,暗香焉去?
梵宫鼓,敲落黄昏,若挽香谢兰圃。
课经起,三千佛事,檀烟杳杳魂归路。
又何人谈论,风花别开门户。
六世金身,袈裟束玉,奈尘心不度。
许生日,本是情童,误为莲上僧主。
忒多情、何堪面壁,梦还是、簪花红处。
解黄绛,拥软闻香,巫山云雨。
情融夜雪,履齿留痕,玉墀立楚楚。
漏算得、寡情锡杖,殇劫梅残,玉碎魂销,尽成烟缕。
空遗竹马,春秋衔恨,经堂空念清心咒,懒修禅、懒作菩提悟。
浑然不解,佛曰万事皆虚,缘何独恶鸳侣。
宫深道邃,阁冷经繁,更念悲思苦。
纵得道、亦无情趣。
执笔凭笺,和著红泪,写相思句。
新词刻骨,长歌吟恨,当教天下同一曲,有情人、终作双双聚。
西风吹瘦莲花,去了尘身,暗香焉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莺啼序仓央嘉措之情事》用现代语言解读,讲述的是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喇嘛,在宗教使命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
全词分为三个层次: 1. 身份与天性的矛盾:开头描写圣洁的宗教场景(灵山、梵宫),但主人公"本是情童"却被命运推上神坛。他穿着袈裟却"尘心不度",就像被强行关在笼子里的鸟,内心始终向往着爱情。
2. 禁欲与情欲的冲突:中间部分用"巫山云雨""簪花红处"等意象,暗示他违背清规的恋情。"锡杖"象征宗教戒律,"梅残玉碎"则暗示这段感情被强行扼杀。最痛苦的是他必须每天念经,却满脑子都是相思。
3. 超越束缚的渴望:最后他选择用写情诗来反抗,认为"有情人终作双双聚"才是真理。即使"西风吹瘦莲花"(指他失去宗教身份),也要让爱情的"暗香"永存。
全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 神圣(佛堂檀烟)与世俗(巫山云雨) - 束缚(锡杖)与自由(竹马) - 表面(念经)与内心(写情诗)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当宗教的莲花枯萎时,人性的暗香反而更浓烈。这种对真性情的歌颂,正是仓央嘉措诗歌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