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翁自言戒诗旋为之自若新春忽又以诗来曰危疾戏和韵答之(1956年)
诗思如猫蹑足来(翁有“自来诗”小印。),偶然戒了又重开。
安心自许轩光灶,白眼曾登广武台(谓齐卢战场昔曾凭吊。)。
绛帐红牙频按拍,鬓丝禅榻绝嫌猜。
河清人寿寻常事,为问先生有底哀。
安心自许轩光灶,白眼曾登广武台(谓齐卢战场昔曾凭吊。)。
绛帐红牙频按拍,鬓丝禅榻绝嫌猜。
河清人寿寻常事,为问先生有底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戒诗失败后又重新写诗的故事,用幽默自嘲的口吻展现了文人矛盾又真实的生活状态。
首联用猫的比喻很生动——写诗的灵感像踮着脚尖悄悄靠近的猫,明明想戒掉写诗,结果不知不觉又破戒了。这里提到的"自来诗"印章,暗示写诗已成为作者的本能反应。
中间两联通过对比展现作者的生活态度:一边像普通老人一样安心守着炉灶过日子,一边又保持着文人的傲骨("白眼"指不屑随波逐流)。"绛帐红牙"写他仍保留着听曲拍板的雅兴,"鬓丝禅榻"又显示他已看淡世俗猜疑。
尾联最耐人寻味:明明知道太平盛世(河清)和长寿都是平常事,却故意反问老友"你到底在忧愁什么"。这种调侃背后,其实藏着对生命、对创作的深刻感悟——写诗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生命自然流淌的状态。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创作话题写得轻松有趣,像和老朋友聊天般自然。通过猫、灶台、戏台这些生活化意象,让我们看到一位真性情的老人:既想放下笔墨,又抵不住内心诗意的召唤,这种矛盾恰恰是最动人的文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