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县丞之官

立之何事屈蓝田,隐忍功名古已然。
预信鹓鸿只他日,莫嫌凫鹜尚频年。
征帆夜湿三更雨,去路人欣八月天。
话别匆匆毋重惜,一封丹诏下天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惠县丞的官员要去赴任,朋友为他送行时写下的赠别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朋友屈才的惋惜,也有对他未来前途的期许。

开头两句说惠县丞像埋在土里的美玉(蓝田玉比喻人才),暂时委屈在县丞这个小职位上,但古往今来有才能的人都要经历这种隐忍阶段。这里用"隐忍功名"四个字就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处境。

中间四句最有人情味:先说相信朋友终会像大雁(鹓鸿)一样高飞,劝他别嫌弃现在像野鸭(凫鹜)般平凡的工作还得干几年。然后画面突然转到送别场景——深更半夜雨中启程的船,八月秋高气爽的上任路,这一湿一晴的对比特别生动,把离别的不舍和赴任的期待都写出来了。

最后两句最妙:表面说"别依依不舍了",实际暗示"你很快会被皇帝(丹诏指圣旨)重用召回的",这种安慰方式既化解了离愁,又给了朋友希望。全诗就像朋友间拍着肩膀说的体己话,把鼓励、安慰、期许都融进了生活化的比喻和场景里,读来特别真挚。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