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仍恭依皇祖原韵

长塞沧瀛倚,雄关碣石边。
抱环四城接⑴,延亘万峰连。
两度銮舆历,千秋圣制传。
小阳仍问景,弱水不论年。
禾稼纳场圃,人家富井烟。
抚兹偃武会,敢忘诘戎权。
战迹馀平野(关内平野即破流贼十万众处),人情譬涉川。
丹陵回望远,揽辔意拳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巡游山海关时写的,借用了祖父康熙皇帝的诗韵,表达了对边疆雄关的赞叹和对国家安宁的思考。

前四句描绘山海关的雄伟地势:长城像巨龙一样倚靠大海,山海关矗立在碣石山旁,四座卫城环环相扣,万座山峰连绵不断。这里用"沧瀛"(大海)、"碣石"(山名)等具体地名,让读者仿佛看到山海交错的壮丽画面。

中间八句转入历史回忆:乾隆提到自己两次来此巡游,传承祖先治国智慧。当时正值农历十月(小阳春),他望着弱水(北方河流),看到百姓丰收、炊烟袅袅的景象。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但他提醒自己不能放松军事戒备——"抚兹偃武会,敢忘诘戎权"这两句特别有意思,就像现代人说"虽然现在和平,但国防不能忘"。

最后四句借景抒情:站在关内平原(当年击败李自成军队的古战场),乾隆感慨人心如涉水过河般需要谨慎。当他回望祖先陵墓方向时,手握马缰陷入沉思。"拳然"这个词很生动,像是攥着拳头一样的郑重心情。

全诗巧妙融合了地理、历史、治国理念三层内容:既有"山海相连"的视觉震撼,又有"忆苦思甜"的历史对照,最后落脚到"居安思危"的政治智慧。乾隆通过描写关隘风光,实际在表达一个统治者的责任意识——就像现代领导视察边防时既欣赏风景,更要考虑国家安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