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尹既和种花绝句复反前意作一首有惟应茂叔庭前草不费栽培也不除之句再次韵答之二首 其二

百卉全腓蔓有馀,鹊巢何异被鸠居。
静中勘彻因材理,花要栽培草要除。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活中的花草比喻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语言直白但道理深刻。

前两句用"百卉凋零只剩野藤"和"鹊巢被斑鸠霸占"两个画面,暗指社会上才华者被埋没、投机者反占优势的不公现象。诗人观察到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情况,就像花园里杂草压制了鲜花。

后两句提出解决之道:真正智慧的人会像园丁一样懂得"因材施教"——该培育的鲜花要用心栽培(指培养真正有才能的人),该铲除的杂草绝不手软(指清除那些鸠占鹊巢的投机者)。这种"区别对待"的智慧,既适用于打理花园,也适用于治理社会。

全诗妙在用侍弄花草的日常经验,讲出了选拔人才、管理社会的深刻道理,把抽象的政治哲学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智慧,让人一看就懂,一想就通。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