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屏先生自岳阳泛舟金陵兼有苏浙之游次湘乡曾相国韵奉简
尺土欲作阿房筛,万夫撼山龙膊摧。
黄金之埋地纪绝,破碎乃自秦以来。
承平一瞬阅三载,池有水竹庭有槐。
丽佳未接冠盖盛,战斗喜无笳鼓豗。
当时盗弄等蛮触,人事一生何其乖。
相公起试活国手,洗涤浩劫沙虫灰。
遗民来归土渐辟,虽有旱潦不为灾。
山川精神要湔祓,凭藉文字辉蓁莱。
南屏老人今诗伯,豪气渐除心尚孩。
九江楼头恣游宴,泽国那逢当路豺。
君山如宾集户牖,一回一上真佳哉。
天机浩荡物与狎,追逐鸥鹭无嫌猜。
洞庭三月浪花下,桃杏已落青春隤。
扁舟访古诣吴越,欲寻兴废生远哀。
十年干戈沦战血,六代歌舞荒烟霾。
霸图王业亦安在,白日但照须眉皑。
新诗百篇易感激,把酒莫负千金杯。
长江拍天际云海,万里孤帆应好开。
胥台禹穴有余兴,东穷岭峤西岐邰。
黄金之埋地纪绝,破碎乃自秦以来。
承平一瞬阅三载,池有水竹庭有槐。
丽佳未接冠盖盛,战斗喜无笳鼓豗。
当时盗弄等蛮触,人事一生何其乖。
相公起试活国手,洗涤浩劫沙虫灰。
遗民来归土渐辟,虽有旱潦不为灾。
山川精神要湔祓,凭藉文字辉蓁莱。
南屏老人今诗伯,豪气渐除心尚孩。
九江楼头恣游宴,泽国那逢当路豺。
君山如宾集户牖,一回一上真佳哉。
天机浩荡物与狎,追逐鸥鹭无嫌猜。
洞庭三月浪花下,桃杏已落青春隤。
扁舟访古诣吴越,欲寻兴废生远哀。
十年干戈沦战血,六代歌舞荒烟霾。
霸图王业亦安在,白日但照须眉皑。
新诗百篇易感激,把酒莫负千金杯。
长江拍天际云海,万里孤帆应好开。
胥台禹穴有余兴,东穷岭峤西岐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从岳阳乘船到金陵(南京)的旅行,同时游历苏浙地区,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开头几句用夸张手法描写秦朝灭亡的场景,暗示历史的沧桑巨变。阿房宫被毁,龙脉断裂,黄金埋入地下,象征繁华的终结。但随后笔锋一转,写到太平盛世的景象:池塘有竹,庭院有槐树,没有战乱,生活安宁。
诗人提到"相公"(可能指曾国藩)力挽狂澜,使国家重现生机,百姓回归故土,即使遇到旱涝也不再是灾难。这里赞扬了治国能臣的功绩。
接着描写南屏老人(诗人自称)的游历生活。这位老人虽然年长,但童心未泯,在九江楼头畅饮,欣赏君山美景,与鸥鹭为伴,展现洒脱自在的人生态度。三月洞庭湖的浪花、飘落的桃杏,都成为他笔下的美景。
后半部分转向怀古。诗人乘船前往吴越故地,想起十年战乱和六朝繁华的消逝,感叹霸业王图都成过眼云烟,只有白发见证着岁月流逝。但他依然保持豁达,认为应该珍惜当下,把酒言欢。
最后以壮阔的长江景象作结,孤帆远影象征着继续前行的决心,表示还要去胥台、禹穴等古迹探访,东西游历。整首诗将个人游历、自然美景和历史沉思融为一体,表达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