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请南台偶书

紫阳洞中客,水晶宫里人。
一念堕尘世,资本犹天真。
擢质出流俗,抗志凌苍旻。
邈从逍遥游,浩与恬漠亲。
风箫不受调,溪鸟非所驯。
敢希古作者,尚从诸逸民。
犬马皆有养,况我无天伦。
俛首遂干禄,老先称过秦。
流遁亡旧守,趋锵陪荐绅。
骄气与矜色,湛没四十春。
市合先缩手,战酣早收身。
桑榆近颓暮,丘壑惭荒榛。
福兮祸所伏,名者实之宾。
虽嗟负前志,大观亦同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原本超脱世俗的隐士,后来却为了生活不得不踏入官场的心路历程,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开头四句用"紫阳洞客""水晶宫人"形容自己本是清高的世外之人,却因一念之差坠入凡尘,但内心仍保留着天真本性。"擢质出流俗"到"溪鸟非所驯"这一段,诗人用"不合群的野鸟""不按调子吹奏的箫"比喻自己格格不入的性格——明明向往庄子笔下逍遥自在的生活,却被迫在官场里点头哈腰。

中间"犬马皆有养"到"湛没四十春"是整首诗最扎心的部分。诗人像普通人吐槽工作一样坦白:家里要吃饭啊("犬马皆有养"),只能低头去当官("俛首干禄")。结果在官场混了四十年,不知不觉染上了官僚的傲慢习气,就像现代人常自嘲"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最后八句是迟来的醒悟。"市场里及时收手""战场上提前撤退"这些比喻,说的是他终于看透名利场的危险。晚年望着荒芜的田园("桑榆暮色""荒芜丘壑"),才明白老子说的"福祸相依"——当初追求的名利,反而成了人生的负累。但诗人最终与自己和解:虽然违背了初心("负前志"),但这段经历也让他悟透了人生("大观同均")。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真实感。就像今天有人为房贷不得不做不喜欢的工作,诗人把这种理想被现实打磨的过程写得格外坦诚。他用"野鸟""破箫"自比的反差萌,和"混成老油条"的自嘲,让古代文人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最后那句"虽然走偏了路,但总算活明白了"的感悟,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