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清朗、月光如水的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秋夜空气清新,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让天地都充满了浩荡之气。多情的明月与清秋相互映衬,更显澄澈。诗人说不如让银灯(银缸)背对坐席,因为屋檐下自然有明月(宝鉴)在窥探照耀——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月光比作好奇张望的眼睛,生动有趣。
后四句抒情说理:人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却不知道天道运行从不为谁停留。最奇妙的是反观自身内心,原来每个夜晚都有不平凡的精神光芒,连京城("京"代指繁华)的灯火都比不上。诗人通过月光引发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心的智慧。
全诗妙在将常见的秋夜明月写得既空灵又有温度,最后落脚到"内观自省"的人生感悟,提醒我们外在的美好终会流逝,而内心的光明才是永恒。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由外而内层层递进,读来令人心静神往。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