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

嘉鱼欣泼刺,骨节乍抽时。
刚定无妨鲠,多应不恨鲥。
凝脂真有美,去乙总相宜。
鼎鼐香生后,江乡品味滋(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鱼骨》以鱼为题材,描绘了鱼的形象以及人们对鱼的喜爱和珍视。接下来,我将用通俗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嘉鱼欣泼刺”,描述了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泼刺”一词形象地展现了鱼在水中灵活游动的姿态,同时透露出作者对鱼的喜爱和欣赏。

次句“骨节乍抽时”,转而描述了鱼骨。这里的“骨节乍抽”,形象地描绘了鱼骨在鱼肉中形成的状态,给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鱼的新鲜程度对其美味的影响。

第三句“刚定无妨鲠”,提到了鱼刺。“刚定”指的是鱼刺坚硬,暗示吃鱼时需要小心。而“无妨鲠”则表达了尽管有刺,但并不会妨碍人们享受鱼肉的美味。

第四句“多应不恨鲥”,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对鱼的喜爱。“不恨鲥”意味着即使面对有刺的鲥鱼,人们也不会心生怨恨,依然愿意品尝和享受。

第五句“凝脂真有美”,赞美了鱼肉的美。“凝脂”形容鱼肉质地细腻,犹如凝固的脂肪,美味可口,给人一种高贵、美好的感觉。

第六句“去乙总相宜”,提到了处理鱼的过程。“去乙”指的是去除鱼身上的杂物,暗示了为了得到美味的鱼肉,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烹饪。

最后一句“鼎鼐香生后,江乡品味滋”,进一步强调了鱼的美味。“鼎鼐香生”形容烹饪后的鱼肉香气四溢,“江乡品味滋”则表达了江乡地区的人们对鱼味的珍视和品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鱼的形象、处理和烹饪过程,以及人们对鱼的喜爱和珍视。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鱼的美味和人们对鱼的热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