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鼙舞歌五首 其一 洪业篇
宣文创洪业,盛德在泰始。
圣皇应灵符,受命君四海。
万国何所乐,上有明天子。
唐尧禅帝位,虞舜惟恭己。
恭己正南面,道化与时移。
大赦荡萌渐,文教被黄支。
象天则地,体无为。
聪明配日月,神圣参两仪。
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
象天则地,体无为。
稷契并佐命,伊吕升王臣。
兰芷登朝肆,下无失宿民。
声发响自应,表立景来附。
虓虎从羁制,潜龙升天路。
备物立成器,变通极其数。
百事以时叙,万机有常度。
训之以克让,纳之以忠恕。
群下仰清风,海外同欢慕。
象天则地,化云布。
昔日贵雕饰,今尚俭与素。
昔日多纤介,今去情与故。
象天则地,化云布。
济济大朝士,夙夜综万机。
万机无废理,明明降畴咨。
臣譬列星景,君配朝日晖。
事业并通济,功烈何巍巍。
五帝继三皇,三王世所归。
圣德应期运,天地不能违。
仰之弥已高,犹天不可阶。
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⑴。
圣皇应灵符,受命君四海。
万国何所乐,上有明天子。
唐尧禅帝位,虞舜惟恭己。
恭己正南面,道化与时移。
大赦荡萌渐,文教被黄支。
象天则地,体无为。
聪明配日月,神圣参两仪。
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
象天则地,体无为。
稷契并佐命,伊吕升王臣。
兰芷登朝肆,下无失宿民。
声发响自应,表立景来附。
虓虎从羁制,潜龙升天路。
备物立成器,变通极其数。
百事以时叙,万机有常度。
训之以克让,纳之以忠恕。
群下仰清风,海外同欢慕。
象天则地,化云布。
昔日贵雕饰,今尚俭与素。
昔日多纤介,今去情与故。
象天则地,化云布。
济济大朝士,夙夜综万机。
万机无废理,明明降畴咨。
臣譬列星景,君配朝日晖。
事业并通济,功烈何巍巍。
五帝继三皇,三王世所归。
圣德应期运,天地不能违。
仰之弥已高,犹天不可阶。
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晋鼙舞歌五首 其一 洪业篇》是一首描绘古代王朝创立与盛世景象的诗歌。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盛世景象,颂扬了君主的智慧和德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深入浅出的分析:
开篇描述君主的开创伟业
诗的开头部分提到,君主通过努力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宣文创洪业”,意思是元朝的开创者通过辛劳和智慧建立了新的国家。接着,“盛德在泰始”表明这位君主在创立之初就已经奠定了广泛的好声誉。通过“圣皇应灵符,受命君四海”,诗人强调这位君主是天意所归,他受命统一了整个国家。这表明君主是天选之子,具有神圣的地位。
展现天子的威严与德行
“万国何所乐,上有明天子”强调了君主的权威和国家的幸福紧密联系。诗人通过“唐尧禅帝位,虞舜惟恭己”等例子,展示了古代贤明君主让位或谦逊执政的美德,以此来衬托出当前君主的卓越品质。接下来的“恭己正南面,道化与时移”进一步强调君主的谦逊与治理策略的灵活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治理方式,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
强调君主的智慧与治理能力
“大赦荡萌渐,文教被黄支”描绘了君主通过大赦和推广文化教育来改善社会风气,使国家更加和谐繁荣。象天则地,体无为”表达了君主应效仿天地的原则,遵循无为而治的理念,展现出治理的智慧。接着,“聪明配日月,神圣参两仪”进一步突显出君主的智慧如同日月般光辉,其治理如同天地般和谐。
呈现君主的威武与治理成效
“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表明即使面临威胁,君主也能保持镇定自若,“象天则地,体无为”再次强调君主的智慧和治理策略。接下来,“稷契并佐命,伊吕升王臣”描述了君主身边有贤臣辅佐,共同治理国家,确保万机有序进行。诗中通过描述“声发响自应,表立景来附”展现了君主的威望感染四方,使天下归服。
展望未来的治理前景
“虓虎从羁制,潜龙升天路”通过具体的比喻,说明君主不仅能够控制强敌,还能引导人才为国效劳。接下来的“备物立成器,变通极其数”强调了君主在治理中能够预见未来的需要,及时准备,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百事以时叙,万机有常度”表明治理过程中各种事务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都井然有序。接下来的“训之以克让,纳之以忠恕”进一步强调了君主在治理中注重培养臣下的谦逊与忠诚,使国家更加稳固。
描述治理的长远效果
“群下仰清风,海外同欢慕”描绘了君主的治理使国家上下一致、四方来朝的景象,展现了治理的深远影响。最后,“济济大朝士,夙夜综万机。万机无废理,明明降畴咨”强调了君主勤勉治理,使得国家治理井然有序。
结尾展望未来
诗的最后,“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以神话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对君主治理未来的美好期待,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君主形象和盛世景象,赞扬了君主的智慧和治理能力,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