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岁晚十首

芳序虽摇落,吾生任屈伸。
日催轻璧士,天赦戴盆人。
宵雁多号月,冰鱼暗待春。
自怜麋鹿性,晚节顿缨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时节的感慨,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首联"芳序虽摇落,吾生任屈伸":虽然花草凋零的季节到了,但我的生活态度是能屈能伸、随遇而安。就像植物冬天枯萎春天又生长一样,人生也有起有落。

颔联"日催轻璧士,天赦戴盆人":时间催促着追求功名的人(轻璧士指看重功名的人),但上天也会宽恕那些安于平凡的人(戴盆人指甘于清贫的隐士)。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两种生活态度的思考。

颈联"宵雁多号月,冰鱼暗待春":夜晚的大雁对着月亮鸣叫,冰下的鱼儿默默等待春天。这两个生动的自然意象,暗示着万物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寒冬,等待新的生机。

尾联"自怜麋鹿性,晚节顿缨频":诗人自比麋鹿般自由不羁的性格,但晚年却频频被世俗的束缚(顿缨指官帽的带子,象征官职)所困扰。这里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现实无奈的矛盾心情。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坦然态度。他欣赏大雁、鱼儿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向往麋鹿般的自由,但同时也认识到人生难免要面对各种约束。这种既超脱又务实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