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二首 其二 (乙丑)

药甲何曾碧,花枝亦未红。
治聋有方法,只恨酒钱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在节日里的窘迫与无奈。

前两句"药甲何曾碧,花枝亦未红"像是在说:春天本该草木萌发、百花盛开,但眼前看到的药草不青翠,花枝也没绽放。这其实是在暗示生活困顿,连春天都显得黯淡无光。

后两句"治聋有方法,只恨酒钱空"最有趣。古人认为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喝酒能治耳聋,但诗人却说:治耳聋的方法我知道啊,可问题是我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这种自嘲式的幽默,把穷人的辛酸说得既心酸又好笑。

整首诗妙在:
1. 用"春天不春"来暗喻生活艰难
2. 把"没钱买酒"这件小事,写得既真实又幽默
3. 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个在节日里捉襟见肘的普通人形象

它让我们看到:古人和现代人一样,都会为钱发愁。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