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凝之中允

庐山南面落星滨,八十清强致仕人。
天下共推为大老,皇家不得作忠臣。
云栖高锁真空月,竹洞深藏觉苑春。
莫道神仙便无事,赤心长是念斯民(宋刘元高《三刘家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元高写给退休官员刘凝之的赠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刘凝之的高洁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写刘凝之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和声望。"庐山南面落星滨"用星坠大海的壮美画面,比喻刘凝之选择在庐山脚下隐居。"八十清强致仕人"突出他高龄退休仍保持精神矍铄。后两句用对比手法:百姓都尊他为德高望重的长者,但朝廷却没能让他继续尽忠——暗含对朝廷人才浪费的惋惜。

后四句转入更深层的赞美。"云栖高锁""竹洞深藏"用云雾缭绕、竹林幽深的自然景象,比喻刘凝之虽隐居却仍保持清明心境。最后两句是诗眼:不要说神仙般的生活就清闲无事,你看刘凝之的赤子之心始终牵挂着百姓。这里把"神仙"和"念斯民"巧妙结合,打破了人们对隐士的刻板印象。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个"退而不休"的士大夫形象:他像闲云野鹤般超脱,却依然心系苍生;享受隐居生活,却未忘儒家担当。这种"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精神境界,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