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又略带忧伤的农村傍晚画面,通过牛犊与母牛、牧童的互动,引发对人间亲情的思考。
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夕阳的余晖洒在高高的树梢上,放牧归来的老牛正慢慢走过山坡。画面宁静祥和,带着黄昏的温暖色调。
接下来镜头聚焦在一对小牛母子身上:一头小牛欢快地奔向母牛,而老母牛却频频回头张望,眼中满是慈爱和不舍。这里用"牟然"形容小牛天真急切的样子,用"情何多"表现母牛深厚的爱意。
牧童看到这一幕也被感动了,他联想到人间的母子亲情。最后一句特别动人:天色渐晚,想象中可能有一位母亲正倚着门框等待孩子归来,乌鸦都归巢了("乌尾讹"指乌鸦尾巴摆动的样子),更衬托出等待的焦心。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先画出一幅生动的牧归图
2. 通过动物间的亲情触动人心
3. 自然联想到人类相似的亲情
没有直接说教,但让人真切感受到:动物尚且有如此深厚的母子情,人类更应该珍惜这份亲情。夕阳、归牛、倚门等待的母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意境。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