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魏公祠

定州古北门,作镇多英奇。
如何郡学傍,独有韩(一作魏)公碑。
乾坤极厚大,运物物不知。
堂堂宋三朝,斡旋公似之。
惟公玄默间,泰山已四维。
天宇公之祠,元气非公谁?
郡人一何愚,而于公欲私。
大者且勿论,绪馀犹世师。
千年阅古堂,谁歌郑国诗(公阅古堂,富公有诗。)?
徘徊老柏前,目送秋鹤飞。
悠悠五色云,怅望今何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歌颂宋代名臣韩琦(又称韩魏公)的。全诗通过描绘定州韩魏公祠的景象,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

开头四句点出定州是古代军事重镇,英雄辈出,但为何唯独在郡学旁立着韩琦的碑文?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韩琦的特殊地位。

接下来八句盛赞韩琦的功绩:说他像天地一样厚重博大,在北宋三朝(仁宗、英宗、神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像泰山一样支撑着国家。他的祠堂仿佛与天相接,他的精神如同天地元气般滋养万物。这里用一系列宏大比喻展现韩琦的历史地位。

中间四句略带批评:说当地百姓想把韩琦据为己有("欲私"),其实他的功业无需多说,光是遗留的精神就足够世人学习。这里既表达对韩琦的崇敬,也暗含对地方狭隘观念的批评。

最后六句转入怀古:千年过去,韩琦建造的阅古堂还在,但当年富弼题写的诗篇已无人吟唱。诗人徘徊在祠堂古柏前,看着秋鹤飞过,望着天上彩云,怅然若失。这里通过"老柏"、"秋鹤"、"五色云"等意象,营造出物是人非的苍凉感,表达对先贤的追思。

全诗特色在于:
1. 善用比喻,将历史人物比作泰山、元气等,形象生动
2. 今昔对比,通过祠堂现状引发历史感慨
3. 语言质朴但意境深远,最后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诗歌通过凭吊古迹,既歌颂了韩琦的丰功伟绩,也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提醒后人要铭记先贤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