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七月二十一)
长相思,洞庭湄。
帝张乐之所不可见,夜风吹竹声凄其。
声凄其,摧娥眉,明月如霜水如璃。
重华不返兮荒波,望苍苍之九疑。
溯而上之长江之渊,沿而下之长江之湍。
长相思,如水流流不可去,渊渊集此洞庭之浒。
不可去,不可住,如水浩浩,泻东海之遥浦。
海不可量,天不可尺,长相思,安有极。
帝张乐之所不可见,夜风吹竹声凄其。
声凄其,摧娥眉,明月如霜水如璃。
重华不返兮荒波,望苍苍之九疑。
溯而上之长江之渊,沿而下之长江之湍。
长相思,如水流流不可去,渊渊集此洞庭之浒。
不可去,不可住,如水浩浩,泻东海之遥浦。
海不可量,天不可尺,长相思,安有极。
现代解析
这首《长相思》以洞庭湖为背景,用流水般绵长的思念贯穿全篇,表达了一种无法抵达又无法割舍的深情。
开篇"长相思,洞庭湄"直接点明主题:在洞庭湖畔,有人正经历着漫长的思念。接下来用"帝张乐"(传说中舜帝曾在洞庭奏乐)的典故,暗示思念对象如同远古传说般遥不可及。夜风吹竹的凄清声响,让思念者眉头紧锁,而月光如水、水面如玻璃的清澈景象,反而更衬托出内心的孤寂。
"重华不返"(舜帝不再回来)和"九疑山"(舜帝葬身之处)的意象,将思念推向更深的时空维度。无论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思念都如长江水般无法停驻。诗人用"流流不可去""渊渊集此"这样重复的词语,模仿水流的声音和形态,让思念具象化为流动的江水。
最后一段将思念扩展到更宏大的时空:浩浩江水终入东海,而大海不可测量,天空不可丈量,就像这份思念没有尽头。全篇通过水流的意象循环往复,把"求不得""放不下"的相思之苦,写得既缠绵悱恻又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受到思念既能细腻如波纹,又能浩瀚如江海的双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