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楼

仆射新阡狐兔游,侍儿犹住水边楼。
风清玉簟慵欹枕,月好珠帘懒上钩。
寒梦觉来沧海阔,新诗吟罢紫兰秋。
乐天才思如春雨,断送残花一夕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燕子楼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和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前两句写燕子楼的现状:曾经显赫的"仆射"(高官)墓地已成狐兔出没的荒冢,只有当年的侍女还住在水边的燕子楼里。这里用"狐兔游"的荒凉与"水边楼"的冷清形成对比,暗示繁华易逝。

中间四句用极富画面感的细节描写侍女的孤独生活:清风吹过凉席却懒得倚枕,明月映照珠帘却无心卷起。这些慵懒的动作暗示她沉浸在回忆中。后两句写她从寒梦中惊醒,感觉人生如沧海般辽阔虚无,新写的诗篇也带着紫兰凋零的秋意,进一步强化孤寂氛围。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赞美白居易(乐天)的才华,说他的诗思像春雨般滋润,但再美的才华也挽留不住残花凋谢的命运。这里用"断送"二字格外沉重,表面写花谢,实则暗喻美好事物的消逝,包括燕子楼往昔的繁华。

全诗妙在通篇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荒冢、空楼、懒散的侍女、秋兰、残花等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繁华落尽的惆怅。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转折,用赞美乐天诗才的方式,反而更强烈地衬托出人事无常的悲哀。

陈荐

陈荐(1545年~1632年) 字君庸,号楚石,明湖广祁阳县咸菜塘(今属祁东县)人。隆庆丁卯(1567年)乡试中举,辛未(1571年)登进士第,历任松江法官、监察御史、陕西及四川按察使、云南巡抚,旋迁吏、刑、户部尚书,兼理河道漕运。为官50余年,洁己奉公,关心家乡百姓疾苦,曾疏请改折漕粮,均平排山驿马。后退居林下,杜门谢客,著《古今衷辨》百余卷,寿八十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