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微妙的人际关系,表面热情实则疏离的社交状态。
前两句"寒暄数语出金堂,一字无由漏隐肠"写的是:两个人在华丽的厅堂里客套寒暄,说了一大堆场面话,却没有一句真心话。就像我们现代人见面说"吃了吗""最近忙啥",其实都是不走心的客套。
后两句"越是空来情越好,当时容易转寻常"更精彩:越是说些空洞的漂亮话,表面关系看起来越好,但这种虚假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间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就像现在微信里点赞之交,看着热闹,其实转头就忘。
整首诗的精妙在于:
1. 抓住了人际交往中的虚伪现象
2. 用"金堂"暗示社交场合的华丽包装
3. "空来情越好"形成强烈反差,讽刺效果十足
4. 最后点破这种关系的脆弱本质
就像现在很多人朋友圈点赞无数,真遇到困难时却无人问津,诗人几百年前就看透了这种社交假象。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