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葛天民南翔寺韵
折鹤南翔何日返,香云不运春风转。
屋为鳞次枕江安,江作蛇行到门远。
的的明灯金殿寒,沈沈複道长廊晚。
老翁矍铄皎须眉,爱客将迎笑盈面。
自言天临拓基来,食指数知犹共饭。
断碑壁下试摩挲,龟趺剥落生苔藓。
茫茫往事比寒潮,苍烟落日愁难遣。
遣中何处惬深深,玉甃新池开别院。
二齐已去老堪殂,故壘空来巢旧燕。
吾宗有弟知此怀,炊黍功名岂去愿。
便呼阿买写新诗,研池涩拥清冰片。
屋为鳞次枕江安,江作蛇行到门远。
的的明灯金殿寒,沈沈複道长廊晚。
老翁矍铄皎须眉,爱客将迎笑盈面。
自言天临拓基来,食指数知犹共饭。
断碑壁下试摩挲,龟趺剥落生苔藓。
茫茫往事比寒潮,苍烟落日愁难遣。
遣中何处惬深深,玉甃新池开别院。
二齐已去老堪殂,故壘空来巢旧燕。
吾宗有弟知此怀,炊黍功名岂去愿。
便呼阿买写新诗,研池涩拥清冰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翔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以“折鹤南翔”起兴,用鹤的离去象征时光的流逝,香云不转、春风变换,暗示世事变幻无常。接着描写寺庙周围的景色:房屋像鱼鳞一样排列,江水蜿蜒流淌,仿佛蛇行一般,延伸到远方。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的的明灯”和“沈沈複道”两句,通过对比明亮的灯火和幽深的长廊,突出了寺庙的庄严与岁月的沉淀。随后出现的老翁形象,精神矍铄、笑容满面,热情待客,为画面增添了人情味。老翁提到自己曾参与寺庙的修建,如今与家人共享天伦,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断碑壁下”几句,通过触摸剥落的碑文和长满苔藓的龟趺(碑座),引发对往事的追忆。诗人将往事比作“寒潮”,苍烟落日中愁绪难消,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描写寺庙中的新池别院,虽有一丝慰藉,但“二齐已去”“故垒空巢”等句,再次强调物是人非的凄凉。最后,诗人提到与知己共话,感叹功名如炊黍(煮饭)般虚幻,不如写诗抒怀。研墨时池水凝冰的细节,既呼应了寒冷的环境,也暗喻内心的孤寂。
整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生动刻画,又有对生命、历史、功名的深刻思考。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诗人超脱世俗的豁达。
释普洽
释普洽,生平不详。与葛天民有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