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日游长潭六首① 其五 (乙未稿,清光绪二十一年)
高台不可上,中有道士庵。
不知何因缘,奔走善女男。
上悬百尺崖,下俯千尺潭。
同行各倦游,我力差能堪。
兴尽且姑止,胜境非不探。
滩头有村店,恰坐人两三。
绿茶香盈瓯,丹橘珠满篮。
是时日加午,鸡声隔烟岚。
小溪何清浅,溅溅来西南。
溪上读书堂,一饭秋茹甘。
不知何因缘,奔走善女男。
上悬百尺崖,下俯千尺潭。
同行各倦游,我力差能堪。
兴尽且姑止,胜境非不探。
滩头有村店,恰坐人两三。
绿茶香盈瓯,丹橘珠满篮。
是时日加午,鸡声隔烟岚。
小溪何清浅,溅溅来西南。
溪上读书堂,一饭秋茹甘。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重阳节游长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趣味。
开头说高台上有个道士住的小屋,不知为何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前来。这里地势险峻,上面是百尺悬崖,下面是千尺深潭。同行的朋友都累了不想再爬,只有作者还有体力继续。
但作者也没勉强登顶,觉得欣赏到这里的美景已经足够。他们在河滩边的小茶馆休息,两三个客人坐着喝茶。绿茶香气飘满茶杯,篮子里装满红艳艳的橘子。这时已到中午,远处传来鸡叫声,隔着山间雾气传来。
最后描写了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西南方向潺潺流来,溪边有座读书堂。作者在这里简单吃了顿饭,觉得秋天的野菜特别甘甜。
全诗用白描手法,把一次普通的秋游写得生动有趣。通过茶馆、鸡鸣、小溪等细节,展现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作者不刻意追求登顶,而是享受旅途中的小确幸,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很有感染力。诗中"绿茶香盈瓯,丹橘珠满篮"等句子,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鲜明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