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古别离》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尽了离别的痛与盼归的切。
开篇用"东门柳"这个经典意象,立刻让人联想到古代送别的场景——柳枝柔韧易折,古人常折柳相赠寄托思念。但诗人却说"柳亦能堪几人折",用拟人手法让柳树开口说话:我这柳树再坚韧,也经不起千万人一次次地折断啊!这种新奇的角度让离别的沉重感扑面而来。
后两句是整首诗最动人的部分。诗人没有空喊"早日归来",而是用柳树的生命周期作比:"要及此柳未衰时"。就像在说:你看这柳树现在青翠,但等它枯黄时你还没回来,我们的约定就错过最好的时光了。这种带着时间紧迫感的期盼,比直接说"想你"更有冲击力。
全诗妙在把离别的永恒主题写得如此具体可感:用看得见的柳树生长暗喻看不见的时光流逝,用折柳的动作具象化离别的痛苦。最后那个"未衰时"的期限,让等待不再是模糊的守望,而成了与自然规律赛跑的深情。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