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田园生活画卷,语言通俗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点明背景:在政治清明的年代,日子过得悠闲绵长,农民们终于从繁重劳役中解脱出来。"舒长日"三个字让人联想到阳光慵懒的午后,"事力苏"则透出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农家乐:早已忘记战争的模样,人们吹箫打鼓尽情欢乐。喝着自酿的米酒不计杯数,喝到脸红扑扑的,醉倒了就互相搀扶。这些细节像电影特写,我们仿佛能听见欢快的鼓点,闻到酒香,看到醉汉憨态可掬的模样。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要想知道太平盛世是什么样子,眼前这幅农家欢乐图就是答案。诗人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用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太平的可贵——简单的一壶酒、一场歌舞,就是乱世中最奢侈的梦想。
全诗妙在"以小见大",通过农家一天的热闹,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安宁。就像我们如今看老照片里人们朴实的笑容,比任何历史教科书都更能打动人心。诗中那种劫后余生的珍惜感,对平凡生活的满足感,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