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纷纷浮世上,举眼皆尘俗。
蓬莱杳何许,但见云海绿。
呼童抱瑶琴,青山纵遐瞩。
欲弹山水调,和以阳春曲。
缅怀钟子期,百身恨难赎。
皓月幸无恙,流光满林麓。
夜夜照孤琴,庶以慰幽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世俗、向往自然与知音的文人形象,语言清新直白,情感真挚动人。

开篇"纷纷浮世上"四句像一幅动态的社会图景——诗人抬头所见都是庸碌的世俗生活,传说中的蓬莱仙境遥不可及,眼前只有茫茫云海。这里用"云海绿"的视觉画面,替代了直接说"找不到理想之地",显得含蓄又富有诗意。

中间"呼童抱瑶琴"六句是全文转折点。诗人让书童取来名贵瑶琴,在青山间极目远眺,想弹奏高山流水般的曲调。这里"阳春曲"是双关语,既指高雅乐曲,也暗喻理想中的美好生活。"钟子期"的典故用得巧妙,用伯牙绝弦的故事,道出没有知音的孤独——这种遗憾就像失去百次生命也无法弥补。

结尾"皓月幸无恙"四句最动人。诗人把月亮拟人化,庆幸明月依然皎洁,让清光洒满山林。月光夜夜陪伴着孤独的琴声,成为诗人唯一的慰藉。这个结尾把孤独感升华了——虽然现实中没有知音,但自然万物都在静静聆听。

全诗像一篇月光下的内心独白,把现代人也能共鸣的"孤独感"写得既优雅又深刻。诗人用琴、山、月这些简单意象,搭建出一个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告诉读者:当现实令人失望时,还可以在自然与艺术中找到寄托。这种穿越时空的情感,正是古典诗词恒久魅力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