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关于"卖油公"虫子的寓言故事,暗含了对底层小人物的同情。
诗中的主角是一种叫"卖油公"的虫子(可能是某种甲虫),它们总是成群结队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种虫子腿特别细长,跑起来却不太灵活。孩子们捉住它们后,会把它们的腿反绑起来,逼它们吐出体内储存的油脂。虽然每只虫子能贡献的油脂很少,但就因为这点价值,它们就被人捉来榨取。
诗人用虫子比喻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就像这些虫子一样,虽然拥有的东西很少("倾资仅有此"),却连这点微薄的财产都保不住。更残酷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点东西被夺走后("微生何以给"),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儿童捉虫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2. 把虫子拟人化,让读者能感同身受 3.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从轻松的描写转入沉重的思考,给人强烈冲击 4. 用简单的事物讲大道理,让人读后忍不住思考: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成为了"捉虫的儿童"?社会中有没有类似的剥削现象?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普通读者也能从日常小事中体会到人生的无奈和社会的不公。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