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白桃花的独特风姿,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它超凡脱俗的美。
诗人开篇用"谁期"表达惊喜:没想到这株朴实无华的桃花("悃愊"指质朴),竟属于《诗经》里那种明媚鲜妍的桃树("夭夭灼灼"典出《桃夭》)。这里用经典意象反衬白桃花的特别。
中间两联通过对比突出白桃花的与众不同:它不像红杏那样浓艳("已嫁胭脂"),却把色彩分给了山茶花;它的白不是因怨恨而褪色("销残雪"),也不是因害羞而脸红("助落霞")。这些否定句实际在赞美白桃花天然纯净的美。
最后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必等渔夫来寻访,这株白桃花本就远离尘世,如同仙子般高洁。这里的"红尘"暗指世俗,而"仙家"则强调其脱俗气质。
全诗通过层层对比和典故运用,将普通桃花写出仙气,表面咏花实则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用典不着痕迹,是咏物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