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长期受眼病困扰的无奈和自嘲。
第一句"眼藏损伤来已久"直接点明眼睛出问题已经很久了,像在说"我这双眼睛啊,老毛病了"。"病根牢固去应难"用"牢固"形容病情顽固,暗示很难治好。
中间四句写得特别生动:医生让他戒酒("先停酒"),修道的朋友劝他辞官("早罢官"),桌上摆满医书("龙树论"指佛教医书),药盒里装着治眼药丸("决明丸"),但这些都是徒劳——"谩铺""虚撚"这两个词用得很妙,意思是"白摆着""空拿着",透露出主人公的无奈。
最后两句最精彩:人间的药方都没用,干脆试试用金篦(古代一种治眼工具)刮眼睛吧!这种自嘲式的结尾,既表现了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又透着一股豁达。就像现代人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死马当活马医吧"的感觉。
全诗用日常治病的场景,写出了人生中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普遍困境。语言平实但意味深长,把一件生活小事写得既幽默又深刻,让每个被慢性病困扰的人都能会心一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