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象之葆光亭戏呈一首

萧洒崔家宅,重门一迳通。
竹烟虚晚碧,花雨重秋红。
傲睨怜苔石,徘徊俯桂丛。
自朝新月色,不为主人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造访友人崔家宅院的闲适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雅趣。

前两句写友人宅院的环境:崔家宅院设计得随性自在,穿过重重院门,一条小路直通深处。这里"萧洒"不是指人,而是形容建筑布局不拘束的自然感。

中间四句用四个镜头展现院中景致:暮色中竹林的雾气让绿意显得朦胧虚幻,秋雨打落的花瓣为地面铺上一层红毯。诗人顽皮地观察着长满青苔的石头,像是在欣赏它们傲气的姿态,又徘徊在桂花树下低头闻香。这些描写充满拟人化的趣味,把石头、桂花都写活了。

最后两句点出诗人的心境:从早到晚欣赏着新月升起的美景,完全沉浸在这方天地里,甚至忘了自己只是客人。这种忘我的状态,恰恰说明宅院环境令人沉醉,也体现了诗人与主人之间不拘礼数的亲密关系。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访友经历写得生动有趣,通过"怜苔石"、"俯桂丛"这些细节,把静态的庭院景物转化为有性格的伙伴,让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在这个秋夜庭院中漫游、发现惊喜。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