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哀哉行
前年强寇至,仓忙避空谷。我里数百家,及归半鱼肉。
去年南军来,讵意行杀戮。纵暴与寇等,十家九家哭。
今年迎北军,膜拜卷两足。死者归涂泥,存者依草木。
惊魂苦未定,乃复遭驱逐。凄凄廛市间,寒月照逃屋。
乾坤等覆持,圣明均喣育。而我天降凶,伊谁怨荼毒。
哀哉勿重陈,回首诉力牧。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老百姓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村庄连续三年遭遇不同军队蹂躏的悲惨故事,像一部浓缩的战争纪录片。
第一年(前年)土匪来袭,村民躲进深山。回来后发现半数乡亲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第二年(去年)朝廷的"南军"来了,没想到比土匪还狠,几乎每家都在办丧事。第三年(今年)换"北军"占领,村民跪地求饶,活下来的人像野草般苟延残喘,刚喘口气又被新来的军队驱赶。月光照在逃难者临时搭建的破屋上,这个画面像一帧凄冷的电影镜头。
诗人最后发出灵魂拷问:都说天地公平,皇上仁爱,为什么偏偏我们要承受这种苦难?但他马上又绝望地摇头:算了别说了,就算向远古的力牧神告状又有什么用呢?
全诗最震撼的是用"鱼肉""草木"这样具体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百姓在战争中的脆弱。通过"前年-去年-今年"的时间线,展现战争轮番碾压的残酷。最后看似认命的叹息,其实藏着最深的控诉——在乱世中,平民连抱怨的对象都找不到。这种无力感,比直接描写血腥场面更让人揪心。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