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同彦平谒希颜千里昆仲千里留醉短项翁彦平有作鄙拙者亦不能已勉强乱道幸笑览
君不见便腹边先生,齁齁昼眠贮五经。
又不见长头贾都尉,喋喋问字聒人耳。
两人挟策烦天机,俱忘其羊乃其理。
不如此翁不知书,肩高颐隐形侏儒。
胸中无物祇嗜酒,酒至辄尽宁留馀。
有时花帽宾客前,清辩倾倒如流泉。
不辞伴客竟佳夕,第恐吻燥舌本乾。
主人从今莫言穷,有此自足当万钟。
但令时与圣贤对,勿学鄙士中空空。
我昔已自闻其风,向来一笑欣相逢。
他时访戴不必见,径须奓户呼此翁(宋龚昱《昆山杂咏》卷中)。
又不见长头贾都尉,喋喋问字聒人耳。
两人挟策烦天机,俱忘其羊乃其理。
不如此翁不知书,肩高颐隐形侏儒。
胸中无物祇嗜酒,酒至辄尽宁留馀。
有时花帽宾客前,清辩倾倒如流泉。
不辞伴客竟佳夕,第恐吻燥舌本乾。
主人从今莫言穷,有此自足当万钟。
但令时与圣贤对,勿学鄙士中空空。
我昔已自闻其风,向来一笑欣相逢。
他时访戴不必见,径须奓户呼此翁(宋龚昱《昆山杂咏》卷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风趣的对比手法,描绘了两种读书人和一位爱酒老翁的不同生活态度。
前四句先调侃了两种典型的读书人形象:一种是肚子大大的边先生,整天抱着经书打呼噜睡觉;另一种是脑袋长长的贾都尉,总是喋喋不休地问问题,吵得别人耳朵疼。这两人虽然满腹诗书,却反而忘记了读书的真正意义("俱忘其羊"用典故暗示本末倒置)。
接着笔锋一转,描写一位其貌不扬的"短项翁":他个子矮小、脖子短粗,胸无点墨却特别爱喝酒,每次喝起来一滴不剩。虽然没学问,但和宾客聊天时妙语连珠,像泉水一样流畅。为了陪客人畅饮通宵,连嗓子说干了都不在乎。
最后诗人发表见解:主人别说自己穷,有这样的老翁相伴比万钟俸禄还珍贵。只要能和圣贤精神相通,别学那些表面渊博实际空虚的读书人。诗人表示早就听闻老翁的名声,相见甚欢,以后拜访朋友时不必讲究虚礼,直接推门找这位老翁喝酒就行。
全诗通过生动对比,讽刺了死读书的迂腐,赞美了真性情的可贵。用老翁嗜酒的形象,表达了"人生贵在适意"的生活哲学,语言俏皮活泼,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乐备
宋苏州昆山人,先世居淮海,字功成,一字顺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军器监簿。与范成大等人结社唱和,以诗文名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