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从忙碌到闲适的生活转变,充满人生哲理。
前两句"乌鞠攀缘日往还,人间仰视在天端"用猴子攀爬藤蔓的意象,比喻人们为功名利禄终日奔波劳碌,就像地上的凡人仰望着高高在上的天界,永远在追逐难以企及的目标。
后两句笔锋一转,"如今蕙帐休惊晓,林下衰翁已挂冠"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散发着香气的帐幔里不必再被晨光惊醒,白发老翁已在山林间卸下了官帽。这里通过"蕙帐"和"挂冠"两个典型意象,生动表现了隐士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
全诗通过鲜明的今昔对比,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年轻时汲汲营营的追求,到老来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适时放下,享受淡泊宁静的生活。诗中"衰翁"形象既带着几分自嘲,又透露出看透世事的从容,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